刁晏斌
发布时间: 2014-10-14
刁晏斌,3044am永利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3044am永利集团全球华语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英双语国际学术期刊“Global Chinese”中文主编。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两岸语言文字研究会会长,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除此之外,本人对早期现代汉语也用力较多,已经出版的专著有《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发表的论文有十数篇;除进行动态的史的研究外,也做过一些相对静态的本体研究,相关成果如专著《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等。 一、著作部分 (一)独立完成部分 1.最新社交1000常用词语,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2.新编中学生文言学习小辞典,大连出版社1994年l月 3.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5 月 4.出口宜成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5.中学文言文词典,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8年1月 6.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l月 7.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8.近代汉语句法论稿,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9.现代汉语史论稿,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6月 10 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9月 11 三朝北盟会编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2 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3 现代汉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14 现代汉语史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5 汉语研究初阶――一本写给初学者的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16 文革时期语言研究,韩国岭南大学出版部2011年1月 17 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 18 现代汉语基础理论与应用,3044am永利集团出版社2014年7月(与孙银新共同署名) 19 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 20 当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 (二)主编及参编部分 1. 中国历史文献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9月 2. 语言学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3. 文言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 4. 白话太平广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5. 古今汉语虚词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 6. 主编《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1.12 7. 主编《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语文出版社2013年10月 8. 署名“刁晏斌等著”《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 9. 与吕同舟共同署名主编《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2)》,语文出版社2014年7月 10. 与亢世勇共同署名主编《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3)》,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年6月 二、论文部分 (一)现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史 1.文学作品中的“时髦”语病,读写月报1991年第l期 2.关于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研究的构想,(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2总第36期 3.说动词的“非光杆性”,语文学刊1992年第2期 4.现代汉语发展的初步考察,(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2总第38 期 5.早期现代文讲解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3年第2 期 6.广播中的用语失误,中国广播1993年第4期 7.兼语广例,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5期 8.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及造成原因,文史杂志1994年第2期 9.谈名词的一种新用法,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2期 10.目前语言运用中的汉外混杂现象,中国教育报1994年12月30日 11.试论军事词语的泛化及其变迁,北方论丛丛书1994年12月 12.也谈现阶段词语用法的变化,(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5总第47期 13.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研究刍议,辽宁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 14.语言运用中的复旧现象,(香港)中国语文通讯1995总第36期 15.目前几种“时髦”的标题形式,(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1 期 16.新时期大陆汉语与海外汉语的融合及其原因,辽宁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 17.现代汉语使动用法论略,(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总第54期 18.旧有辞格在当代的发展变化,修辞学习1998年第6期 19.也谈“动宾式动词十宾语”形式,语文建设1998年第6期 20.台湾语言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 21.大陆台湾语言差异研究之我见,(台湾)华文世界1998总第88期 22.关于“动词十中”用法的一点思考,(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8总第55期 23.目前一种十分常见的名词补语,汉语学习1998年第6期 24.论现代汉语史,辽宁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 25.论同词叠用的同位语,(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00总第56期 26.流行在大陆词语中的“港台来客”,北方论丛2001年第2期 27.当代汉语中的“比N还N”形式,语文学刊2001年第3期 28.当代汉语动词性述语二题,牡丹江师院学报2001年第6期 29.目前若干新词新义新用法使用情况调查,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30.汉语的当代变迁与对外汉语教学,辽宁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 31.一部独特的词语工具书,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4期 32.语义功能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史研究,通化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3.近十年来汉语新词语研究述评,辽宁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34.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 35.形式动词“加以”三题,锦州医学院文科学报2004年第2期 36.试论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7.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鞍山师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8.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及其他,(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4总第78期 39.现代汉语准词缀发展变化的几种模式,廊坊师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0.评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 41.也谈“进行”的语法功能,(台湾)中文2004年第3期 42.现代汉语语音变化论略,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3.简缩词语与原形词语的差异,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4.当代汉语中极为活跃的“极端词语”,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5.现代汉语语音的增加和减少,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6.广义异形词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乐山师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47.关于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思考,理论界2004年第4期 48.当代汉语语法化论略,通化师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9.略论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词语,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0.现代汉语的阶段性与现代汉语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 51.词的修辞义的阶段性发展,修辞学习2005年第2期 52.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及其发展,上饶师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3.当代汉语两组词使用情况考察,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4.一部词汇与民俗文化综合研究的力作——评《民俗文化语汇通论》,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5.当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变化,廊坊师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6.外来词语对当代汉语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05总73期 57.当代汉语中新的“名1+名2”形式——名词陈述化的一种新形式,语言与翻译2005年第4期 58.词的使用范围缩小及其造成原因,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9.现代汉语量词词义的发展变化,忻州师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0.当代汉语简缩词语四题,唐山师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1.当代汉语量词使用中的复旧与趋新现象,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62.“程度副词+动词性词组”论略,伊犁师院学报2006年第1期 63.现代汉语量词的显现与潜隐,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64. 关于汉语修辞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 65.当代汉语词汇中的“返祖”现象,南京师大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06年第2期 66.浅谈工具书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台湾)中文2006总第12期 67.略论共时语法研究中的历时观照,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68.“文革”时期传统褒义词语的分化,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69.现代汉语的音节及其发展变化,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1期 70.试论“文革”时期词语的贬义化,励耘学刊(北师大)2006年第1期 71.“文革”新词语考察,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72.现代汉语修辞格的阶段性发展,修辞学论文集(第十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73.试论“程度副词+一般动词”形式,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74.“文革”时期外来词语使用情况考察,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75.“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贬义词语的分化,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6.名词的几种特殊用法在文革时期使用情况考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7.当代汉语中的贬词褒化和中性化现象,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78.释当代汉语中两组与“性”有关的新词,辽东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79.文革语言中能愿动词使用情况考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80.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上海)社会科学报2007年6月7日 81.“文革语言”中的“詈辞”辞格,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82.修辞造词中的多辞格并用现象,南京师范大学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07年第2期 82.“文革”语言语法三题,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第7期 83.“文革”语言中形容词重叠形式使用情况调查,遵义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84.略论“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江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85.“文革”中一组称谓词语使用情况考察,大庆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 86.“文革”时期旧有词语大面积退隐情况考察,忻州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87.“文革”语言语法考察,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 88.文革语言中军事词语的泛化现象,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89.从历时角度看香港汉语书面语的特点,(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7总87期 90.现代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修辞学习2007年第5期 91.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两次大规模变迁,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 92.文革修辞格三题,辽东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93.现代汉语修辞史刍议,河南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94.文革时期的“革命词语”及其使用,宁夏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95.“摩托”与“马达”的混同与分化,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96.文革语言中的比喻及其使用,南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97.试论文革语言语法的特点,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98.语言学论文中的不规范现象,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99.当代汉语对方言量词的吸收和发展,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00.“文革”语言中的反复辞格及其使用,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01.汉语史研究中的现代汉语视角,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02.文革时期的“极端词语”及其使用,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3.文革语言中的对偶及其使用,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4.试论当代汉语新同音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05.复合量词及量词词组简论,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年第3期 106.从“摩托”与“马达”的释义看语料库用于词典修订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辞书研究2008年第5期 107.文革时期成语的使用及其特点,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08年总第10辑 108.“文革语言”的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8总第10期 109.试论当今的语言暴力现象,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10.文革词语的沿用和重新启用,杭州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111.当代汉语的效率诉求及其表现,河北师大《燕赵学术》2008年秋之卷 112.试论清末民初语言的研究,北师大《励耘学刊》2008年第2辑 113.Two Great Transfers of Word Emotive Overtones in Modern Chinese, Macrolinguistics 2008年第2期 114.当代汉语量词的简化与繁化,渭南师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15.当代的语言与语言研究,商丘师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16.试论当代汉语新同音语素,南京师大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09年第1期 117.文革语言中的“詈辞”及其使用,辽东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18.文革语言中的设问与反问,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19.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几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语文研究2009年第3期 120.文革语言中的“呼告”辞格,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21.试论“文革”修辞及其研究,《修辞学论文集》(13)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2.现代汉语外来形式研究刍议,云南师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9年第6期 123.试论不与动态助词共现的动词,语言科学2009年第6期 124.试论“有+单音节动素”式动词,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 125.当代汉语中的新等义词,汉语学习2010年第1期 126.文革语言中的排比及其使用,殷都学刊2010年第1期 127.网络语言三题,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28.评价黎锦熙语法思想的几个重要原则,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10年第5期 129.《新著国语文法》与现代汉语史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30.汉语实词的定义方式及其变迁,杭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31.黎锦熙“依句辨品”说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励耘学刊2010年第2辑 132.“文革”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33.试论当代口语中的声调混同现象,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4期 134.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人民日报2010年12年2日第6版 135.台湾汉语独特的简缩形式及其与内地的差异,华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136. “文革”言语与当今的言语奢华现象,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7.《新著国语文法》在语法研究上的贡献新论,辽东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8.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模仿还是借鉴?武陵学刊2011年第1期 139.外来字母能否成为汉字?语言文学研究(河南大学)2011年第1期 140.对当代汉语词汇状况及其研究的思考,南京师大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11年第3期 141.两种不同类型的缩略词语:用语缩略与造词缩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42.试论当代汉语“语素词”,杭州师大学报2011年第6期 143.关于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思考,语言文字报2012年1月4日 144.“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45.从“华人社区”到“全球华语社区”,云南师大学报2012年第2期 146.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 147.当代语法发展变化的宏观考察与分析,(日本)中国语文法研究2012年卷(创刊号) 148.两岸四地“进行”使用情况对比考察与分析,武陵学刊2012年第3期 149.两岸四地“获”字句对比考察,华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 150.语言对比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语言文字报2012年6月1日 151.试论海峡两岸语言微观对比研究,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12年第4期 152.两岸四地“将”字句使用情况考察,南阳师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53.两岸四地“遭”字句及其与“被”字句的区别,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 154.台港澳地区“搞”的使用况及其与内地的差异,渭南师院学报2012年第9期 155.两岸四地“有+VP”形式考察,励耘学刊2012年第1辑 156.海峡两岸数字略语使用差异考察与分析,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1) 157.两岸四地共有外来词语在内地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58.从两个距离差异看两岸共同语的差异及其成因,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59.两岸四地“被”字句对比考察,语文研究2013年第2期 160.两岸四地“做”与“作”使用情况对比考察,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3年总第11辑 161.两岸四地“(在+)VP+中”形式考察,刁晏斌主编《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语文出版社2013年 162.试论当代汉语的“服务”转向,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3) 163.试论“当代汉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64.基于计算的海峡两岸女性译名性别义溢出情况对比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65.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之四理念,语文建设2014年第4期 166.港澳台地区标准书面汉语的共性与个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167.关于华语词典编纂问题的几点思考,辞书研究2014年第6期 168.试论台湾“国语”的简约风格色彩,世界华文教育(华3044am永利集团)2014年第4期 169.两岸四地的“把”字句及其使用情况考察,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七) 170.试论两岸语言“直接对比”研究,北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171.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发展观,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172. 论华语的基础与内涵,全球华语2015年创刊号 173.借形赋义:当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语义扩张模式,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174.台湾“国语”的生动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海峡两岸言语风格对比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175.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趋同现象调查,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 176.虚义动词“搞”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177.论当代汉语“借音赋形”现象,辽宁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178.关于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的思考,3044am永利集团学报2016年第2期 179.论当代汉语积极被动句“获”字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二)近代汉语 1.“把”字句的产生和演变,研究生论文集刊1986年2 期 2.近代汉语“把”字句的省略式,大连教育学院院刊1987年第2期 3.也谈“被”字句的句法,大连教育学院院刊1988年第l期 4.近代汉语“把”“被”融合的两种句式,大连教育学院院刊1989年2期 5.试论近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辽宁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 6.略论处置式的产生及初期运用,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7.近代汉语“把”字句与“将”字句的区别,辽宁师大学报1993年第l期 8.汉语研究的新开拓,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9.《祖堂集》正反问句探析,(日本)俗语言研究1994年创刊号 10. 论近代汉语VI NV 2句,语言文化学刊 1995总第13期 11.《朱子语类》中几种特殊的“被”字句,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3期 12. 近代汉语“被十施事十谓语”式“被”字句,青海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 13.《景德传灯录》中的正反问句,(日本)俗语言研究1997年第1期 14. 一部近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的力作,书品1999年第2期 15. 试论近代汉语受事主语句,辽宁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 16. 近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孑遗现象,(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00年总第53期 17. 近代汉语句法研究的几个问题,(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1年总第66期 (三) 古代汉语及其他 1. 词的概括义和具体义的关系及其在训诂实践中的意义,辽宁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 2. 《古代汉语读本》文选注释商榷,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3. 说“此其”,语文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9期 4. “之”字取消独立性用法小结,语文知识1989年第9期 5. 从汉字分析看先民心理特点,辽宁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 6. 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成人高师教育1990年第2期 7. 古籍译注的几个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2期 8. 训诂中的朴学传统对历史研究的启示,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l期 9. 动宾词组用为使动词例,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3期 10. 比较法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论坛1992年第6期 11. 训诂与历史研究,成人高师教育1992年第2期 12. 比较法与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文集1993年 13. “文言史”及其研究刍议,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0年第7辑 14. 传统汉语史的反思及新汉语史的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 三、科研立项 1.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演变研究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结果为优秀。 2.黎锦熙语言学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年立项,鉴定结果为优秀。 3.提高师范生现代汉语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3044am永利集团教改项目。 4.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6.海峡两岸词汇的差异与融合,北京市2014年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7.全球华语专题研究,2015年3044am永利集团自主创新项目。
个人简介
刁晏斌,男,1959年生,1978年入辽宁师范学院(现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在大连市新金县(现普兰店市)第二高级中学任教一年,1983年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汉语史专家许绍早先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句法。毕业论文《“把”字句的产生与演变》利用佛经语料,把该句式的产生时间上推了近500年,迄今仍为学界公认的最早用例。
1986年硕士毕业后,入辽宁师范大学任教,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38岁时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入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马庆株教授。博士毕业论文的完整本、40万字的《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在答辩前既已出版,是导师所承担的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语义功能语法研究”的结项成果。
2004年博士毕业后,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顺利按时出站后,因在国内独树一帜的现代汉语史研究而受聘为3044am永利集团985工程特聘教授,期间任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包括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副所长,2008年分所后,任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至今。2009年聘期届满后,正式调入本院工作。2008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当年开始招收现代汉语史方向(这是国内外唯一的)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个人的学术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是近代汉语研究。大致从1986年硕士毕业到20世纪末。此期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句法,主要著作有《近代汉语句法论稿》(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有评论称其为当年近代汉语研究的最大收获)和社科院语言所前所长刘坚先生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社科项目《近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子课题《三朝北盟会编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论文代表作是《试论近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见蒋绍愚、江蓝生主编《近代汉语研究》二,本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86-1995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代表性成果25篇)。
作为本人学术旨趣“打通古今”的“古”的一方,相关的研究一直到现在仍在持续,较近的重要成果如3万字的长文《“文言史”及其研究刍议》(《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0年第7辑)、近2万字的《传统汉语史的反思及新汉语史的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等。
后一阶段是现代汉语史的研究。这一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本人首次提出要对现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研究(见《关于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研究的构想》,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2年总第36期),此后就围绕这一课题,陆续进行了一些研究,2000年起正式把这一研究概括为“现代汉语史”(见《论现代汉语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打通古代、近代和现代汉语,另外还要补上汉语史中一直从缺的现代汉语阶段这一部分。
20多年来,主要精力全部投入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已经承担并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另外参加一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语委重大攻关项目,均为子课题负责人。现在,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现代汉语史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而这一学术概念也与本人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也成了本人博士生的招生方向。
在现代汉语史这一大的框架下,最能反映本人研究特色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几项大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项内容上:
一是当代汉语诸多语法、词汇(兼及语音与修辞等)现象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的著作有《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该书由台湾中华发展基金委员会资助出版,1995年由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是该基金会资助大陆学者出版学术著作的第一本,出版时曾在台北举行首发式,本人应邀出席。此后有《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当代汉语词汇研究》《当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016年),此外还有近百篇论文。
二是由海峡两岸及于两岸四地乃至于全球华语社区范围内共用语言的差异与融合研究。早在1994年,本人就发表了《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及造成原因》(《文史杂志》1994年2期),这在同类研究中是比较早的。此后围绕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除刊于《中国语文》、台湾《华文世界》等的一些单篇论文外,还有专著《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有书评指出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以两岸语言的差异与融合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是本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近年来,本人相关的研究扩大到全球华语的范围,这方面的最新成果如《从“华人社区”到“全球华语社区”》(《云南师大学报》2012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22期几乎全文转发)、《论全球华语的基础及内涵》(中英双语国际期刊“Global Chinese”2015年创刊号)等。
三是文革时期语言研究。现在学术界有“文革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的说法。就文革时期的语言而言,它有非常独特的一系列表现和特点,不仅对现代汉语史的研究中理出一条清晰而完整的史的线索极为重要,就是在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因而非常值得认真对待、充分研究。然而,今人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至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2008年起,本人陆续发表了十几篇以文革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这占了国内外所有研究论文的一半以上),后在此基础上融合、补充而成一部30万字的《文革时期语言研究》,2011年初由韩国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国内外唯一一部这方面的研究专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人已经抢先占领了文革语言研究的制高点,而将来总有一天,这方面会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第二,关于完整现代汉语史的理论建构、事实考察以及相关的表述。较早的著作有《现代汉语史论稿》(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此后的工作主要围绕本人2005年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演变研究”展开,除了陆续刊发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外,最主要的成果是姊妹篇的《现代汉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与《现代汉语史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这种姊妹篇的格局,反映了本人史、论结合的学术旨趣和实际追求。现正在进行由本人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
刁晏斌科研成果汇总
通讯地址:100875 3044am永利集团
电 话:
电子信箱:diaoyanbin@sina.com diaoyanbin@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