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2018年秋季学期交换生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9-01-22
2018年9月5日至2019年1月15日,3044am永利集团陈舒婷、贾志杰两位同学在台湾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该项目为我院与台大中文系签署的院级交换学生项目。 台湾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坐落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性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在2016年英国QS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第68位,亚洲高校第21位,台湾地区第1位,是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大学。台大中文系于1945年成立之后,先后有戴君仁、洪炎秋、毛子水等数十位大师云集于此,在国内中文学科领域卓有影响。 台湾大学总图书馆 两位同学在台大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体验了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感受了台湾岛内的风土人情,度过了充实、精彩的一学期。 陈舒婷同学是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对台大的授课形式有着强烈的感受。她表示,在自己选修的一门课中,同学们必须合作发表一个报告,利用老师传授的文本解读方法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呈现出来。 “我被分到的小组有二十个人,组员构成十分多样,有刚考入台大历史系、管理系、戏剧系的新生,也有即将毕业的政治系、生物系学长,还有来自大二、大三年级的化学系、法律系、材料系等不同系所的同学。从准备到最终展演,我们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人几乎都被分配到了至少两项任务:确定文本主题、设计动线、摄影、编剧、表演、准备道具…… 小组报告:太宰治《人间失格》摄影展 我是编剧组的成员,每周都会参加组内讨论,到了表演前一周,还得每天到排练现场帮忙,整个过程很充实,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很配合,在忙碌的考试周中依然能抽出时间准备报告,令我很感动,同时也很佩服几位主要组织者的领导和协调能力。 在师大求学时,老师们常教导我们要回归原典,不要被前人的各种研究限制住了眼界,对于这一点,我在台大也有比较深的感触。在一节讨论课上,一位同样来自内地的交换生同学在总结发言时引用了大量论文中的观点,老师听完后,先问她那是否是她独立思考的结果,紧接着便提醒她以及在座的所有同学,老师更希望听到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出的结果,它不一定要很严谨或“正确“,但一定要是我们自己在读过文本后发自内心的想法。老师的话给我的震动很大,因为我意识到自己以往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倾向于先找一些较权威的论文研读,综合分析和衡量各家的论述之后,才敢提出观点。但读二手研究数据终究比不上针对文本本身进行思考要来得有益,在这条转变之路上我仍需努力。” “ 小组报告:太宰治《人间失格》行动剧 贾志杰同学是民间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台大的课堂同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其中一门课上,老师讲授关于研究方法的知识远多于单纯的知识内容,可谓注重“授之以渔”。老师说自己有个考据癖,遇到任何问题,最先做的就是开宗明义,将研究目标予以定位,定位之前,则要先掌握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既要厘清这一问题演进史,也要把学者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学术史搞清楚。在列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著者”一定要站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最好能够有所创见,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突显自己的道理,有说服力,引导读者跟着自己走,这样才能把文章写下去。他认为这是做研究的一个有效的路子。 “在另一门课上,老师注重训练我们的批判思维。还记得在讨论一篇文章时,老师问我们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我们大都点头,但老师很不以为然,告诫我们不管遇到哪一观点,我们所秉持的基本态度都应当是不同意。因为人文学科从来没有定论,也不会有哪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中才能推动学术向前发展。” 由于贾志杰在研一阶段就修满了规定的学分,所以在选课方面可以不用顾及太多学分的要求,这样就为自己的专业兴趣留下了更多空间。他利用此次交换机会,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台湾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在与当地人的沟通交流中获得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贾志杰与台湾新北市护山宫住持的合影 “来台这半年我考察了不少庙宇,也了解到了不少传统的民间信仰和道教的仪式,这要得益于叶春荣教授。叶教授是台大人类学系的老师,也是研究台湾宗教的专家,这学期我有幸修了老师的一门课,在课余时间问过老师与民间信仰相关的问题,于是每次遇到这样的庙会,老师都会主动联系我,问我是否有兴趣一起考察。我在感激之余,自然会跟随老师一起调查学习。 当地老人介绍祖先渡海赴台的历史 我非常喜欢和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祖辈如何经过九死一生,渡过凶险的黑水沟,在台湾岛上筚路蓝缕、开创基业的艰苦历程,更感到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应当饮水思源,不忘祖训,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一学期的交换生活让两位同学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自身经历,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获益良多。 (撰稿人:陈舒婷、贾志杰)